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专栏 » 抗战春秋 » 抗战烽火 »

吕梁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

发布日期:2015-07-20 15:46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复杂局势中创建晋西北、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新旧势力并存,政治情况复杂。虽然当地已经有了较强大的进步力量,即中共晋西北省委(晋西北区党委)、晋西南省委(晋西南区党委)及其领导的各地党组织、战动总会、牺盟会和各群众救国组织、山西新军各部队;但另一方面,这里还有第二战区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骑兵第一军军长赵承绶、第七十一师师长郭宗汾等指挥的大批国民党部队。此外还有阎锡山的反动组织公道团和暗藏的特务分子分散在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统一战线,开展抗日工作,创建抗日根据地,虽面临着许多错综复杂的困难,但势在必行。
       艰苦斗争中发展牺盟会在吕梁的活动从1937年春季开始,各县牺盟会在社会各界人士中发展会员,从县到区,层层建立牺盟会组织,到1938年春,吕梁境内所连在13个县已发展会员20余万人。七七事变后,各县恢复和建立的中共县委大都隐蔽在牺盟会内部,县委领导人利用担任牺盟特派员或工作人员的公开身份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战动会全称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占地总动员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要战斗在敌人占领区,放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晋西北、晋西南各县动委会早在1936年底就开始建立。太原失守后,战动总会移至离石县马茂庄,按照其工作纲领划定的“管辖地域”和“动员范围”,担负起晋、察、绥3省边缘区68个县的战地动员工作,从太原辗转交城、文水、汾阳、离石、岚县,协同第一二0师发动群众,开展政权建设,组织抗日武装。
       晋西北第一个农救会,1937年11月中旬在离石马茂庄成立,在推动战争动员工作的同时,影响和促进了妇救会、青救会、自卫队和儿童团等组织的蓬勃发展。
       抗日战争初期,在吕梁地区活动的山西新军部队主要有:暂一师、工卫旅、决死二纵队、决死四纵队、第二0九旅游、第二一二旅、第二一三旅。
       浴血奋战中壮大誓一师这只抗日武装在敌后持久地开展游击战争,付出了相当大的牺牲。进行的较大战斗有黄楼口战斗、马村战斗、开栅战斗、峙峪战斗、上窑子战斗。
       工卫旅1938年2月,经过九里湾和严村两次战斗后,部队辗转至第八行政区的交城边山一带继续战斗。1939年4月,在交城、文水边山和汾阳平川作战30余次,主动打击日伪军,从边山打到平川,作战规模越来越大。较重要的战斗有:交城截岔山战斗、文水北徐村战斗、太原晋祠战斗、袭击祁县北关敌织布厂战斗、文水南安战斗和东庄战斗、文水北胡家堡战斗等。
       从1938年初到1939年,决死二纵队、决死四纵队、第二0九旅游、第二一二旅、第二一三旅,对日伪军进行了顽强而频繁的战斗。配合一二0师,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打击敌人,收编与遣散国民党部队的散兵游勇,收缴武器,武装自己,安定了社会秩序,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吕梁在中共中央、一二0师的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抗战局面在团结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乐观局面,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敌后持久地开展游击战争,把一部分敌占区变为抗日根据地,保卫了晋西北、晋西南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