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么一批《晋绥日报》的传承人(07月10日)
- 浇开中朝友谊之花(07月09日)
- 有一种记忆叫怀念……(07月08日)
- 有份爱心来自大唐(07月04日)
- 播撒慈善的种子(06月28日)
-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吕梁精神(06月21日)
- 悼念王军大哥(06月11日)
-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山西老兵宋福才:首次战斗拼刺刀杀死3敌人
发布日期:2015-08-07 17:26 来源:兴县新闻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在家中“光荣墙”前,87岁老人宋福才敬军礼。(太原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8月4日,阴。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路一小区,前一天下过雨的街道满是积水,87岁的老人宋福才仍在认真地锻炼着。
首次作战就用刺刀杀死3个敌人,这个被称为“孤胆英雄”的老人,历经陆、海、空等军种,参加过大大小小上百场战斗。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老人不仅将那段燃烧的岁月记录成册,还用写诗歌的方式追忆历史。
被抓做苦工受尽折磨
1928年,山西省沁水县一个小山村,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为了让孩子未来的生活不受苦难,没有上过一天学的父亲为孩子起名宋福才。但宋福才从出生那一天起,面临的就是吃不饱、穿不暖。
日军侵略华北后,战火蔓延到了山西沁水县的大山里,加之遭受旱灾、蝗虫、瘟疫等自然灾害,原本贫穷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为了活命,年仅14岁的宋福才被父亲送到了离家300多里的平阳府小王村木器厂做学徒。
那时,日军经常去小王村抓苦力。有一次,正在做木工活的宋福才被日军抓住,派他去修火车站的炮楼。每天,他就在日军的刺刀下挖壕沟、锯木头。“一天一顿饭,两个窝窝头,累到不行也不敢休息,一停下来就是棍棒暴打。”
隔了几天,宋福才和其他苦力工突然被日军押上火车,上车后他们才知道,要被送到东北的日军煤窑下井挖煤。火车从山西长治沁水出发,到达山西临汾后,和其他工友串绑在一起的宋福才乘人不备,挣脱绳子,跳下火车,翻爬过一面一人多高的土墙逃了出去。
“当时,子弹就从我耳边飞过,我什么都不顾,就知道往前跑。一口气跑到听不到枪声的安全区域,在一个山上呆了两天后回到父母身边。”宋福才说,每次讲自己当年的逃脱经历,大家都觉得像在讲电影情节一样,但这件事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
首次战斗刺死3敌人
1944年7月,八路军来到宋福才所在的村子,在一次鼓励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的动员大会上,16岁的宋福才没有和父母商量报名入伍。自己报名还不算,宋福才还跑遍周围十几个村庄,动员了48名青年人一起参军。
宋福才第一次参与真正的战斗是在1945年春节刚过不久,他所在部队奉命阻击日军的扫荡,保护老百姓转移。2月一天的早晨,宋福才的部队驻守在沁水县东山上的一处高地,此时哨兵传来消息,敌人抵达半山腰处。随着班长一声令下,宋福才和战友用火力封锁路口,对着日军就是一阵猛打。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狡猾的日军拿着重机枪、小炮等武器从半山向树林移动,但碍于不熟悉地形,四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宋福才说,因为自己参军前当过民兵,打过几次伏击战,所以,第一次与日军火力交锋时,他并没有感到害怕。
“那场战斗持续的时间很长,最后我们和日军拼刺刀、肉搏,我当时刺死了三个日本兵。”说起当年上阵杀敌,宋福才很激动,那场仗打得很“漂亮”,他所在的部队还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离休后创作抗战诗歌
一进宋福才的家中就会看到一面很大的“光荣墙”,上面挂着很多黑白照片,虽然年近九旬,但老人的听力、视力、记忆力都很好,面对采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离休后的宋福才有很多兴趣爱好,打网球、骑行、跳舞,但最喜欢的还是创作诗歌。“战士是拿枪的诗人,诗人是不拿枪的战士。”这是宋老最喜欢的口头禅,他说自己喜欢诗歌创作,诗歌让它感到充实。几年前,宋福才出版了自传《燃烧的岁月》以及诗文选《老兵情怀》两本书。半个月前,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他将这两本书整理完成《诗书歌画选萃》,并在太原举行了座谈会。
除此以外,宋福才还自发举办了很多公益活动,走访希望小学为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诗歌朗诵、宣讲,“能发挥余热做些有意义的事我很开心,能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是我最大的心愿。”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