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专栏 » 抗战春秋 » 抗战烽火 »

在血与火中成长——访抗战老兵赵克昌

发布日期:2015-08-15 15:07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近日,笔者到文水城内北街村,寻访亲历过抗日战争、88岁的老干部赵克昌。老人1942年参加工作,在文水二大队搞生产,1945年5月回部队(新六支队)服役,解放后转业到商业系统,1980年离休。
       在一间简朴的房子里见到了老人,他虽满头白发,依然精神矍铄,神志清楚,记忆力很好。老人深情的讲述,把我们带进了那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他曾在战争中受伤的手,不时比划着动作。
       知道我要来,老人已经提前收集了他当年整理的《抗日三字经》和许多资料,从资料中笔者了解到,1937年冬,日本侵略者侵占太原后,文水县石永村住下三百多名120师的抗日游击队,分别住在西南弯韩善堂,韩庆堂和李宅院内。他们驻扎下来之后,便发动群众挖防空洞。
       老人动情地唱起了当年流传在文水的民谣——1938年正月十六/日本鬼子进了文水城/害的咱元宵节过不成/71师摆开阵/顶了一阵撤出城/只有咱三支队的子弟兵/留下来坚决打日本。1938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五),11岁的赵克昌就亲眼目睹了日军扔炸弹轰炸石永村的情景。
       “正月十五那天,石永村遭遇了日军飞机轰炸。北胜店西院有个王占牛,他站在碌碡上抬头观看,飞机就从上面扔下一个炸弹,当场被炸死,还把五间正房和一套马车炸毁。第二颗扔在学校,炸塌教室三间,第三颗扔到东仁当,炸塌当铺门楼和一间柜房,第四颗扔在文德宏院里,炸塌一间半房子。这场轰炸还炸死村民张骆驼、张牛,还把韩永恒的嘴脸炸伤,成了歪嘴,日后人们叫他歪嘴三……”
       老人受过伤的手哆嗦得厉害,“房子炸得砖瓦乱飞,无辜的乡亲们被炸得……”他声音哽咽,眼含泪花,小屋子一片静寂。
       同年农历七月三十,是石永村的庙会,当时村里驻有我党领导的武克亮游击队五六十人,住在韩思圣院内。闰七月初二晚上,日军集结地住平遥、祁县、交城、文水四县一千余骑步兵,包围了石永镇。次日天明,武克亮带领的游击队与日军发生了激战,激战中游击队阵亡四人,其余的突围而去。约到上午10时,战斗停止,日军进村后,闯入韩思圣院内,将韩的母亲和儿子用刺刀捅死,后又到村公所龙天庙,抓住一名抗日政府的通讯员(西城村人)。当时在村公所的还有文书、会计韩春信、韩贵芳,住庙的李挠则,寻田公人王中义等十一人,日军叫这些人给他们做饭,饭做好后,将他们捆绑起来,连同抗日政府的通讯员共十二人,用刺刀捅了,只有韩二疙瘩挨了一刀后跳水装死,才得以逃生。
       “那么多人命转眼就没了,清理尸首时,我就在场,那个难受啊……”老人用受过伤的手哆嗦地捶打着前胸。
       轰炸前,久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群众一听说日寇要来,就忙着讲迷信、点灯、磕头、求诉神明保佑平安。轰炸后,群众的觉悟在党的思想工作下提高了。老人说:“我的父母也鼓励我参军打鬼子,1942年我到文水二大队工作,留在后方搞生产发动群众支援前线。1945年5月回了部队(新六支队)。7月的一天夜里,我们六支队在北贤村遭遇鬼子,头上的这块疤痕就是日本鬼子用刺刀捅的……”
       赵克昌老人微微低头,花白的头发丛,一块3厘米长的疤痕光亮刺眼,这是70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争留下的历史的印痕。
       老人说:我已是风烛残年,希望青年一代以史为鉴,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努力。这是老人的心愿,更是每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