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丰功永在 风范长存

发布日期:2016-12-21 05:07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郝维谦
郝维谦
    林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品德高尚的长者、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有幸于20世纪60年代在他身边工作过一段时间,直接向他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做一个共产主义者,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可惜,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林枫遭到迫害。1966820,在康生阴谋策划下,中央党校“造反派”揪斗了林枫,我作为陪斗,跟着在党校院内游了街,想不到这一天竟成了我们的永别。1977年林枫仙逝,当时我仍下放在离北京遥远的地方,从报纸上得知噩耗后,非常悲痛。在林枫有生之年,我们未能再见一面,实为一大憾事。2006年是林枫诞辰100周年,激起了我对老前辈、良师无限的思念和深深的敬佩之情。
    林枫三女儿林耿耿采访原国家教育部监察局局长、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副会长郝维谦。
    林枫于1954年任主管文教的国务院第二办公室主任,1958年任中共中央文教小组成员,1960年任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主任,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领导者、决策者和奠基人之一。1960年我从清华大学调到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开始在林枫领导下涉入教育工作。我亲身感受到,林枫倾注全部心血抓教育,卓有成效。
    林枫对业余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始终强调:业余教育是提高千百万工农群众和干部文化技术水平的大事,关系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成败,必须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对工农业余教育,不能只看作是正规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和权宜之计。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两条腿”中的一条“粗腿”,具有长远和广阔前途的一项事业。他还深刻地指出:从长远说,工农业余教育是解决工农群众知识化、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做准备的一个必要条件。他把管业余教育的方方面面都组织起来,工会的,共青团的,教育部的,农业部的,还有地方的,都抓业余教育,很有起色。后来他总结业余教育经验,提出有名的“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灵活多样,坚持经常”十六字方针。
    林枫十分强调工农业余教育必须与生产相结合:教育结合生产是工农业余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制度,必须根据生产特点来研究,要适应生产的需要,学以致用。一切办业余教育的同志,都应该关心生产、学习生产知识、树立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思想。业余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结合生产,统一安排,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原则。因此,全国业余教育始终保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健康的发展势头。
    林枫抓业余教育,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他坚持做冷静的促进派。他多次强调:教育周期长,业余教育也不例外,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安排数量,要有长远打算,决不可急于求成。他主张业余教育要“细水长流,坚持经常”。他以身作则并强调业余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性,克服盲目性与片面性。他指导工作求真务实,讲究实效,十分重视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情况的现场会,“闲时多学、忙时少学、尽量固定、力争不停”,“青年工人以学文化为主,老工人以学技术为主”等行之有效的经验都是在现场会上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的。由于指导思想明确,领导具体深入,方法得当,工作扎实,这个时期全国的业余教育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为了解决在“大跃进”时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了巩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取得的成果,为了恢复正常教育秩序、提高教育质量,从1961年开始,教育战线和全国一样,贯彻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即“八字方针”。林枫作为中共中央文教小组成员,亲自抓了事关教育全局的几件大事。
    一、编写教材问题。“大跃进”的时候,教材体系都给破掉了,学生自编教材,编的时候挺热闹,但编了又没法用,旧教材已经不要了,所以许多学校上课没有教材用。为了解决全国许多学校学生无正规教材、教师无教学参考材料的严重问题,19612月中央书记处开会专门研究编写教材问题。会后中央书记处发出指示,要求限期解决教材问题,并委托林枫全面负责筹划落实。中央要求:教材建设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解决有无问题,第二步再逐步提高教材质量;同时要求当年秋季开学时基本实现“从无到有,课本到手,每人一册,印刷清楚”。林枫牵头解决大、中、小学的教材,重点是大学教材和中专教材。专门成立两个委员会,文科教材由周扬牵头,理工农科教材由蒋南翔牵头。林枫亲自动员、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意见,研究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供应等一系列问题和各部门分工落实的措施。他组织了由国务院21个部的副部长和北京市委大学部部长参加的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具体领导,以保证中央指示的顺利贯彻执行。用一个学期时间,解决全国的教材问题,完全靠编肯定来不及,林枫提出编、选、借的办法,即有条件的就编,从过去用的教材中选一部分,国外好的借用过来。林枫提出的一条原则,就是“未立不破”,新的没有搞出来,旧的能用的还得用。经过各部委、各地方和许多高校的同心协力,到8月份,全国高等学校理、工、农、医等科的530多个专业中有70% 的专业编选出了教材,包括课本、讲义和教学参考书;中等专业学校用书,初步达到了中央要求的第一步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19627月,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医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开会。这时各科共选编出版了通用教材2919种,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林枫在这次会上说:19612月中央书记处交给的解决高等学校教材问题的第一步任务,已基本上完成。第二步就是要逐步提高教材质量。此后,制定了逐步提高教材质量和适当扩大教材种类的教材工作规划,建立了由2700多位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组成的250多个教材编审委员会或小组,加强了教材的编审组织,经过三年的努力,高等学校使用的通用教材中,90% 以上是我国教师自编或参照外国教材改编的,改变了过去以借用外国教材为主的局面。
    二、制定大、中、小学的工作条例。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在制定农业、工业方面工作条例的同时,教育部于19613月开始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有关教育工作的条例。在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总书记主持讨论文教工作,提出:学校经验要总结,更积极的是搞出六十条,搞个章程出来。林枫受党中央委托,主持和帮助教育部制定教育工作条例。在制定《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过程中,遇到重要问题上出现不同意见时,林枫总是从调查研究着手,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待形成自己的意见后,或向中央领导同志反映,或提供教育部党组参考。起草“高校六十条”时,对高校领导体制问题,有过较多的争论。林枫亲自到北京大学做调查研究,还请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开座谈会研究。林枫综合了大家的意见,提出了高校宜“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这一条被采纳,写入了“高校六十条”,实行了多年,至今仍有指导意义。“高校六十条”经党中央批准,于1961915颁布试行。104在教育部召开的学习、贯彻“高校六十条”座谈会上,林枫对于这个条例制定的过程和意义讲了话。他说:这个条例是12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的总结,不是空想出来的,它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对整个教育工作都是适用的。“高校六十条”及以后颁布试行的“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对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育工作起着长远的积极作用。
    三、高等学校的调整。教育部贯彻“八字方针”过程中,最复杂、面临的难题最多的是高等学校的调整问题。从1961年到1963年,林枫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指导和帮助教育部制定调整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进行部署,圆满地完成了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
    在贯彻“八字方针”工作中,林枫的具体建议,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教育部党组的重视和采纳。教育部党组于19624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调整教育事业和精减学校教职工的报告》。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大幅度裁并高等学校,特别是专科学校,保留的高校要逐步缩小规模;大量裁并1958年以后设立的条件差的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布局不合理和设置重复的中等专业学校;适当压缩全日制中小学规模;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认真办好重点学校;改变国家对教育包得过死的状况等。1962516,林枫在会上讲话,对教育部党组报告中提出的调整方案做了解释和说明,对与会的各级领导做了进一步的动员,并部署此后两年的调整学校规模、精简人员的工作步骤。会上,他还传达了周总理在听取教育部汇报后的指示。他说:总理同意了我们的方案,说方案还好。
    在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贯彻“八字方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到1963年,全国高等学校已由1962年的1289所调整合并为407所,在校学生由1962年的96万人,压缩到75万人,并且安置了裁并的中等以上的学校学生45万多人。精简人员如此之多而又没有引起社会动荡,比较顺利地完成调整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与此同时,学校秩序日趋稳定,教育质量逐步得到提高。
    四、领导学制改革。大、中、小学工作条例颁布后,学校工作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林枫受中央的委托,考虑整个教育改革问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曾指示说:中央成立一个学制研究小组,请林枫同志负责,主要研究学制、学生负担过重两个问题。
    196426,中央学制问题研究小组成立,林枫任组长,蒋南翔任副组长,组员有张劲夫等人。学制问题研究小组的任务是就理科学校存在的修业年限长和课程负担重两大问题,组织力量,调查研究,讨论酝酿,草拟一种或数种改革方案,提请中央审定。
    1964213是农历春节,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就教育问题召开座谈会。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陆定一、郭沫若、章士钊、陈叔通、许德珩、黄炎培等16人出席座谈会。会上,毛主席就学制、课程、教学、考试等问题,发表了重要的“春节谈话”。林枫应邀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并对教育改革,特别是关于学制、课程问题讲了自己的设想。
    1964215,林枫召开了中央学制问题研究小组第一次会议。会上,他传达了中央交给小组的任务,提出学制多样化和学制研究的分工问题,建议北京、上海、河北、陕西、四川、广东、江苏等地分别成立学制问题研究小组,华北、西北、西南地区要研究少数民族学校学制问题。
    2月下旬,高教部在北京召开直属高校领导干部扩大会议。林枫到会讲话。他除传达毛主席“春节谈话”精神外,还提出:对教育制度、课程、教学、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要从总结经验入手,把现有好的加以总结。他强调提出:我们应当总结自己的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搞出自己的一套。
    19647月下旬,林枫主持召开中央学制问题研究小组扩大会议,邀请中央各有关部门和13个省、市、自治区学制问题研究小组或教育厅、局的代表,集中研究学制改革问题,草拟了《学制改革初步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新学制必须体现三个特点:一、要建立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和业余学校);二、根据城市和乡村对生产和教育的不同需要,工人和贫下中农子女有入学的要求,来确定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适当安排上课、劳动、军训和放假的时间;三、适当地缩短各级全日制学校的年限。根据这三个特点制定的新学制“方案”,下发各地征求意见,同时在全国选择部分省、市进行试验。后来,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学制改革方案未能形成正式文件。但学制改革的一些原则、试验中取得的具体经验,对以后的学制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960年到1965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点调整、摸索时期。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按教育规律办教育,使教育事业稳步、持续、健康发展,是共和国历史上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最好时期之一。作为这一时期共和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决策者、指挥者之一,林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功不可没。林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在共和国社会主义教育建设中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纪念。他的教育思想、执着的革命精神、唯实求是的工作作风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像一座丰碑永远耸立在共和国人民的心中。

作者:曾任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干部、林枫秘书、中央高级党校“青训班”辅导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曾任国家教育部监察局局长、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副会长。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