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红色旧址 »

寻找晋绥革命前辈战斗足迹6---三井战斗

发布日期:2016-01-27 09:53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晋绥基金会
 
宁静的小村庄---岢岚县三井镇。(照片提供:王波) 
    每年的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俗语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可是,王波、高虎虎、牛亚平、张永前四人,在小雪节气的第3天,冒着纷飞的大雪和刺骨的寒风,又开始了寻找晋绥革命前辈战斗足迹的行程。这次他们去了距兴县180华里的岢岚县三井镇北堡,120师贺龙师长曾经在那里亲自指挥了著名的三井战斗。那次战斗也是在风雪交加中进行的。    
三井民居(照片提供:王波)
三井镇北堡是三井战斗的主战场(照片提供:王波)
    1938年2月下旬至4月初,贺龙师长指挥120师连克晋北七城,为建立和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井战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次战斗。
   三井战斗的序幕,是从围困岢岚城拉开的。
  这里是打败日寇的战场---我军击敌300余人,俘敌28人,缴获步枪数10支,其他军用物资一部及一门山炮。717团政治部主任刘理明光荣牺牲。(照片提供:高虎虎)
        3月10日午后3时,被围困在岢岚县城日军,在水源断绝、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从岢岚县城退出,向东北逃窜40里后,进占了三井镇。
   三井镇是岢岚北川第一大镇,位于岢岚通往五寨之咽喉要道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镇外虽无坚固屏障,但残堡犹存。饥肠辘辘的日军于晚上8时进占三井后,发现我方群众早已转移。这伙侵略军在岢岚城被我军围困三天三夜,已极度疲惫不堪,就一面安锅造饭,一面部署兵力。将辎重停在三井东西直通的大街上,在镇北堡设了炮兵阵地,并用机枪封锁了东西堡口,想借火力,死据三井。 
  前线指挥部设在树丛后面的二龙山山顶上,居高临下,俯视着三井古镇。(照片提供:高虎虎) 
359旅突破日军阵地的重要关口-西关口(照片提供:高虎虎)
    三五九旅追至三井镇西南之曹家沟和秦家庄时,天色已晚。这时雪后初晴,寒风凛冽。部队指战员不顾衣单腹饥,借助三井镇西堡门外干河滩上杨柳林带作掩护,匍匐前进到三井西堡外的西坝堰上。与此同时,120师指挥部设在三井西北的二龙山上。贺龙师长亲临前沿阵地,在三井东北五里的谷河坐镇指挥。
  战士们冒着风雪,潜伏在烽火台下面的一条小河的河谷里。冲锋命令下达后,从这里突进日军西面阵地。(照片提供:高虎虎)
  三井战斗时只有10岁的北堡村民,至今都记得激烈战斗的枪炮声。(照片提供:高虎虎)
讲述(照片提供:高虎虎)
    从西堡口至东堡口的东大街上,是敌人的辎重队,仅用来运输骆驼就占了半条街。在我军的强攻猛射下,这些骆驼连同它们的主人一个个倒下了。我军乘势利用骆驼的尸体作掩体,向敌人步步推进,沿街逐巷和敌人短兵相接,打起了巷战。枪声、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喊杀声此落彼起,声震四野。
 激战半夜,三井大部为我军占领,敌人被压入北面残堡之中。但还仗着大炮的优势与我军形成了对峙。
 
  77年过去了,墙上遗留的机枪子弹孔依旧清晰可见。高虎虎心中感概万千。(照片提供:王波)
  抗日将士,功昭千秋!张永前(后)、高虎虎(前)站在北堡围墙顶上眺望三井战斗的战场遗址。(照片提供:王波)
寂静的三井战斗遗址(照片提供:高虎虎)
三井战斗的见证者(照片提供:王波)
  这一仗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拿下敌人的炮兵阵地。717团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连二排,排长杨时雨带领全排战士不顾敌人的炮火,踏着敌人横七竖八的尸体,勇猛地冲上了位于敌人炮兵阵地的北堡高墙,把一束束手榴弹投向敌人的炮兵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还在发射中的敌炮兵歼灭,缴获山炮一门,俘敌10余人。这次战斗中,我717团政治部主任刘理明壮烈牺牲。
 已坍塌的三井北门,现只剩下这个豁口了。缴获的日军大炮,就是从这里拖出去的。(照片提供:高虎虎)

     三井一战,我军击敌300余人,俘敌28人,缴获步枪数10支、其他军用物资一部及一门山炮。这是120师在抗战中缴获的第一门炮,后被贺龙师长命名为“功臣炮”(现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三井战斗后,部分参战部队和县城群众在岢岚县城开了祝捷大会。
 三井战斗前,120师358旅作战前动员,以及在三井战斗中缴获的日寇山炮。(图片来源:山西日报) 
 
 资料来源: 《三晋都市报》、《山西日报》 等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