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綏情怀 »

抗日干部学校――晋绥一中(三)

发布日期:2016-01-17 15:49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晋绥一中校史编写组
 晋绥一中校史编写组 郭守譓 秦汝哲 郭树选
 
   原中共晋绥分局组织部长、中组部副部长龚子荣题字(图片提供:郭守譓子女郭小譓
五、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六年的晋绥一中
    1943年春,晋绥一中仍住在陕西木头峪村,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外,为了配合当时抗战形势的要求,这时注意了让同学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实行学习政治、军事、文化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除在驻地经常宣传之外,又由教员带队派出了宣传组,分头赴大村镇对农民进行抗战形势教育,紧密配合村政权的建设与巩固工作,注重实际工作与教学相结合。在语文课学习中,增加了应用文体的比例,在数学方面,结合算术的田亩计算方法,将课堂教学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矩形、菱形、三角形等几何计算方法教给学员。同学们一致反映这样学得快,记得牢。又如在对农民进行教育方面,各宣传组帮助地方政权建立了不少冬学,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冬学教员提高教学质量,还配合村政权进行民兵训练,将已掌握得较熟练的内务条例、队列训练、班排连的进攻、防御、退却等系统的军事知识再教给民兵。同学们也从民兵那里学到了实际作战经验。这种互教互学的方法,很受村政权及民兵的欢迎。
    1944年春,由于我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节节胜利,加之我武工队、民兵活跃在敌人碉堡的周围,日寇对边区的进攻能力大大减弱,学校又从陕西佳县木头峪村迁回山西临县开化村。这时一中的同学大部分都是中四、中五、中六、师二班的学员,又新招了师范三班。当时校长是王静野同志,教导主任纪昌,党支部书记朱定周,总务课长毛达三,语文教师贺要庭,中四班级任教师卫树廉,中五班级任教师王步青,中六班级任教师曹乐生,师二班级任教师张越,师三班级任教师郭守譓。
    为了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号召,学校一面学习,一面组织农业生产。将全校师生分成三个队,一队由曹乐生带领驻薛家峁,二队由郭守譓带领驻李家崖、尧墕开荒种地,校部仍驻开化,由学校领导同志带领修理粉刷窑洞并种蔬菜。师生出发之前,由王校长主持大会,总结了1942年蒿家沟开荒失利的教训,提出了生产民主的办法,选举有经验的同学担任生产队长,并聘请当地生产劳动模范作为顾问,具体指导生产。这种方法产生了良好效果,各队开荒、下种、秋收、冬藏一股劲干到底,同学们劲头很足,含辛茹苦,早出晚归,当年共收粮117,000斤,土豆120,000斤。既坚决贯彻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大生产的号召,又看到大量的农产品获得丰收,改善了自己的生活。除了开荒种地以外,大家还纺线线。男同学不会纺,就由女同学教,纺线的收入二八分红,80%归学校,20%归学生个人,用来购买学习用品。大家互教互学,虽然穿得很单薄,睡的是铺着麦草的地铺,头枕砖头,但大家情绪高涨。从敌占区来的同学经常唱一首歌:“晋西北,晋西南,一座高山两重天,晋西北的老百姓喜洋洋,晋西南的老百姓泪汪汪”。在生产的同时,利用农活间隙上课,由于学习时间相对较少,除政治教育外,只能坚持语文、数学教学,其它各门功课只好在秋后回到开化集中补课了。晋绥一中1945年的农业生产在三分区各单位(部队除外)中成绩是突出的,受到三地委、三专署的表扬。
    1945年,抗战形势发展迅猛,日寇已濒临崩溃的前夜,学校又由开化迁至临县城耶稣教堂内。大部分同学上课学习,只派出了郭守譓老师带领中七班的部分同学,到武家湾生产蔬菜,供给学校师生改善生活。
    这年4、5月,王静野校长,纪昌主任奉调东北。行署又派晋绥行署副秘书长秦穆伯任校长,调临南县县长郭锡兰任副校长,刘廉清任教导主任。“8·15”日寇宣布投降,各地急需大批的干部,正规的文化教学已不能适应政治形势的需要,行署指示学校,将晋绥一中改为吕梁公学(6月恢复原“晋绥一中”校名)。这是一个大变动,学校将原来的班级改为队,第一队为地干队,队长王正可,以培养地方党政干部为主;第二队为财经队,队长曹乐生,指导员王步青,以培养财贸干部为主;第三队为文化教育队,队长张国钧,指导员郭守譓,以培养文化教育干部为主;第四队为预备队,预备队学员经过一段时间考查后,分别编入以上三个队,学生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等领导同志因飞机失事遇难,师生们极为悲痛,同学们自己动手做花圈、写挽联,在学校组织了吊唁活动,还参加了晋绥分局、行署举行的隆重的追悼大会。
   由于工作的需要,文化队临时改为宣传队,由张国钧、郭守譓带领去汾阳、文水、交城等地开展宣传工作。带去的剧目有《血泪仇》、《重见天日》、《牛永贵》、《负伤》、《闹对了》、《王德锁减租》等30多个剧目。平川人民在日寇蹂躏下整整八年,这时亲眼看到了抗日政府的宣传队,增强了群众对敌斗争的信心。
    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和身体,当年夏天还组织了一次野营训练,师生们背着背包、干粮等,从临县城出发,行军数日,在招贤镇与贺龙中学的同学会师。正赶上碛口一带发了洪水群众遭灾,全体师生立即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为了尽快使学员掌握更多的实际工作知识,除日常的文化、军事、政治课学习之外,学校特别聘请了部队、机关财贸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上课,收效显著。这一阶段学员随来随走,不象过去那样学习时间长了,但学校在各方面继续保持延安抗大的作风。
    1946年9月,晋绥一中奉晋绥分局、晋绥边区行署命令改为中共吕梁地区党委党校,由临县迁往离石县上安村,晋绥一中至此结束。
    总计晋绥一中从1940年成立到1946年结束,六年多时间,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培养干部的政策,给中国革命输送了近千名党政军干部,圆满完成了晋绥分局、晋绥边区行署所交给的任务。晋绥一中培养出来的同学,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以后,直至现在进行四化建设时期,都在不同的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根据我们的了解,晋绥一中的学生绝大部分成为党的骨干。
                                                              晋绥一中校史编写组  
                                                                       1985年4月于兰州
 
附注:
晋绥一中部分领导、教职工和学员解放后任职情况:
秦穆伯同志曾任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
郭锡兰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
毛达三同志曾任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纪昌同志曾任大连师范学院副院长;
刘廉清同志曾任重庆市计委副主任;
贺要庭同志任职于山西省临县老干部工作局;
张钺同志曾任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局局长。
王正可同志任职于北京市老干部工作局。
刘积林同志曾任第二炮兵云南基地后勤部副政委;
刘廷章同志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军区参谋长。
刘振华同志曾任铁道部铁二局老干部办公室副主任;
武毓英同志任职于山西省榆次地方医院;
赵改英同志曾任沈阳空军医院小儿科主任;
李元鸿同志曾任四川省人民银行行长;
白鹤同志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防化研究院副政委;
杨章同志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副政委;
王玉荣同志曾任北京市交通局党委组织部部长;
王泽民同志曾任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
高积文同志任职于山西财经学院;
车廷权同志任职于陕西省宝鸡市财政局;
张兴任同志任职于西藏自治区驻京办
冯秉祥(冯冰向)同志曾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崔石范同志曾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劳改局局长;
李宁同志曾任四川省温江地委副书记;
刘绍斌同志任职于水利部天津水利水勘测设计院;
刘世栋同志在解放战争中牺牲。
 
资料提供:郭守譓子女郭小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