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綏情怀 »

司号员老卢小传

发布日期:2016-01-23 12:50    来源:晋绥边区第一中学校校史    作者:一中学员
本文作者:王振东、郭守譓、李映震、高步奎、李叶、刘绍斌、韩肖亭
    老司号员卢占彪同志,原晋绥一中的师生们都已经说不出他的生平原委了。但为什么还要写他的小传呢?这里有个缘故。
    在当年抗日烽火里,卢占彪同志已年届五旬,高高的个子,健壮的身板,总是乐观和蔼的神气,十几岁的学生,年事稍大的教职员工一律亲切地称呼他“老卢”。细心的老教务主任刘静山同志知道他是汾阳县人,原在离石县看守所工作,晋西事变后经专署介绍来到晋西民中(晋西北民族革命中学)的。他家庭状况怎样,现在是否健在,这些都不可考了。可是他的“平凡”事迹,却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写一中校史,就不能不写老卢。
    大家都说老卢好,任职最长的老校长王静野同志说:“老卢很好”。学校的一切活动,他从来没有弄错过,时间准确,号音嘹亮。上下课,行军野营,紧急出发,老卢起早贪黑,最先行动,数年如一日,毫无怨言,他衷心喜爱这一工作。
    老卢的忠于职守赢得了全校的尊重,他还有为大家所称道的三件宝:二尺见方的小黑板,学校唯一的双铃马蹄表,闪亮的黄铜小号。
小黑板与司号员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它可是老卢的重要装备。学校住在村里时,小黑板摆在他住处的窗外,露宿时挂在树上,靠在铺旁,行军时背在他的行李包后。这块小黑板不定期刊出老卢独办的“黑板报”。每隔一两天或两三天,黑板上出一期内容,反映学校的生活,抒发他自己的情怀,都是他自己编写的诗歌。
    1940年冬,日寇对我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冬季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学校西渡黄河,到了陕甘宁边区神府县的王家沟,彩林等村。当时生活条件异常困难,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斤黑豆,但师生们坚持上课,上山打柴,情绪活跃。反扫荡胜利结束后,在返回原驻地临县化林村的行军途中,老卢兴奋异常,连续两天写出两首打油诗。其一:“卢占彪今天回山西,又不饿来又不饥,日本鬼扫荡打出去,晋西一中返原地”。其二:“老卢今年五十三,酒色财气都不贪,只昐打倒日本鬼,就是累死也心甘。”
    再看下面一首:“陈主任,真能行,操场垫得平又平,一中学生能吃苦,又搬石头又抬土”。陈主任指的是当时一中的体育主任陈礼约同志,事情说的是1942年深秋反扫荡中,学校来到佳县木头峪村,在陈礼约同志带领下,在黄河边上开辟操场的感人事迹。大伙儿劳累一天之后,围着看这简明的黑板报,拍手称好,疲劳不知不觉溜掉了。
    不知从何时起,学校有了一只双铃马蹄表,归司号员老卢管理。他珍惜这只带闹铃的钟表,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数年间,闹钟一直很新、很亮、很准。平时,马蹄表放在老卢的房里,滴滴答答地走着,行军时,老卢把它巧妙地用绳子固定在行李包顶上,高出头顶立着,面向队伍,让大多数人都能看到表上的指针,行军不误报时。老卢的这种装束,不禁使人想起唐代的佛教高僧玄奘大师去西天取经时的形象。我们使用的高小课本中有这样一幅图画,玄奘足穿麻鞋,长裟的下襟束在腰间,背着高高叠起的经卷,背架上方伸出的竹竿头上垂着一盏照明油灯,悬在眼睛的前上方。他的虔诚和坚韧,一目了然,老卢行军时的形象,近乎玄奘了。
    司号员当然有一把号,老卢的小号随身挂在腰间,闪闪发光,托着他那精神抖擞的劲儿,很是逗人喜爱。老卢是个十分细心的人,学校到木头峪村不久,弄来一个天主教会用过的铜钟,他找来四根长长的木椽,立在他宿舍的院子里,把铜钟高高地吊起,还用几块木板钉在顶部,象个草帽一样戴在头上,老卢说,这铜钟也怕日晒雨淋哩。一根长绳子拴住钟锤,从此钟声就代替了号声。起床、开饭、上课、下课,一切行动均以钟声为号。时间稍长,细心人都能听出老卢钟声的奥妙,如在上课钟声之后再敲一下是第一节课,敲两下是第二节课……,师生们无一不对老卢认真工作的精神表示叹服和敬佩。老卢的小铜号呢?伴随他数年的小铜号依然挂在他的床头,还是那样锃明瓦亮,老卢如同往常一样,早晚拿着小铜号到黄河边练号呢!这时候,小黑板上又出现了老卢的十六字诗:“因为家贫,来到一中,先是吹号,后改打钟”,道出了他的辛酸和不寻常的艰苦经历。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胜利发展,晋绥一中搬进临县城。学校组建了文化教育宣传队,结合当时的形势和党的中心工作,到吕梁和晋中平川,开展宣传活动。文教队用纸片自制灯影片,演出了《十二把镰刀》、《王德锁减租》等节目,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和称赞。这时,老卢又兴奋地写出新的诗篇:“一中有个文教队,开荒生产又种菜,今年来到临县城,演戏耍的纸人人”(山西方言中,“城”、“人”谐音)。
    后来老卢到哪里去了?1945年,一中的同学在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见到了他,他正担任着司令部的司号长哩。每天拂晓,人们还在甜蜜的梦乡,老卢早已带领着司号班的小战友们,在离石县城头上练号拔音。每当部队收操洗漱时,他又带着他的小号兵,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吹着嘹亮的歌声,在离石城的街道上穿行而过,象是打了胜仗的将军凯旋。
    一个极普通的革命工作者,尽了他的职责和心愿,在时代的潮流中勤奋地工作着,又悄悄的消失了,只有在写晋绥一中的校史时,人们又重新想起了司号员老卢。
     老卢同志,你在哪里?
    此稿曾得到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刘淑珍同志帮助撰写了部分文字,特此致谢!
附注: 
   本文作者新中国成立后任职情况:

   王振东同志曾任四川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

   高步奎同志曾任煤炭部邯邢煤矿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李叶同志曾任青海省高教局,

   刘绍斌同志任任水利部天津水利水勘测设计院,

   韩肖亭同志曾任山西省汾阳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