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綏情怀 »

母亲为我生日吃油糕

发布日期:2019-07-19 09:54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李凯恩
(一)
    颂扬改革开放40年,莫忘生日油糕三部曲。而今糕面从北运到南,美味家乡油糕胜当年。
    过生日吃油糕,是山西晋西北人民很讲究的一种风俗习惯。据说油糕是吉祥食物,人们过生日能够吃到它,小孩不会生病,平安长大,大人做事顺利,称心如意。
    然而,吃油糕并不容易,因为油糕不是粗粮做的,而是用细粮中的黄色糯米(小米之类)粉,先蒸成糕,再用手做成柿饼大的扁元形,放进油锅里煎炸后即是油糕。农民耕种糯米产量很低,划不来,市场上价钱很高。煎炸用的胡麻油,市场上价格更贵。因而吃油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糯米油糕
    我是山西吕梁临县人,民国初年出生在一个很富裕的农民家庭,父亲是独苗,我是长子,全家当成宝贝。我从出世到长大,每逢生日,母亲总要让全家人吃一顿油糕,以示吉庆,第一顿是我出生后过百天生日吃油糕,除全家人饱餐,又分送给全村每家每户,以求全村人保佑我长大成人。长到12岁成人了,过生日同样将油糕送给全村人吃,保佑我白头到老活百岁。
    后来我参加了革命工作,常年在外,慈母仍然在我生日这天弄油糕全家人吃。新中国成立之前,像我过生日吃油糕的人家并不多,穷苦农民只能望梅止渴。
(二)
    哪一年我离别家乡,南下来到四川,母亲照样一次不少给千里之外的儿子做生日吃油糕。有一次母亲一人到村里一家石碾子碾糕面,转回时路过一处险路,一脚踩滑,连人带面滚下20多米深的茅草坡沟里,幸好有人救起,受了点轻伤。从1958年开始,我的家乡同样处在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手无糯米的母亲只好用粗粮给我过生日。父亲从老家前来西昌看我时,带着母亲为我过生日吃的食品,我高兴地咬了一口,吃在嘴里吞不下去。父亲说几年来给你过生日,就是用这些高梁、包谷面做成的馒头代替油糕。能吃到粗粮馒头很不容易啊,哪些缺粮的人户,有的连粗粮都见不到,吞糠嚥菜过日子。
粗粮馒头
    好不容易熬过了困难的三年,国民经济有了好转,慈母手中有了糯米,我的生日在母亲的操办下,全家大小又能吃到油糕了。
    到了“文革”时期,母亲从山西临县来西昌,准备在我生日弄一顿油糕吃,可是粮站无糯米供应,市场买不到糕面,食用油每人每月国家只供应三两,条件不允许,生日油糕成为泡影。
(三)
    10年的“文革”总算度过了,欢天喜地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改革使国民经济大有好转,粮食产量逐年上升,生活由穷到富,慈母的爱心仍然灼热,每年在我生日这天,依旧全家大小吃到美味可口的油糕。哪年我同夫人回临县探亲,母亲高兴地对我说,而今不是“三年”困难时期,更不是“文革”那些年代,有了糯米,市场上买到了胡麻油,别说过生日能吃到油糕,平日里也能吃了。全村原来那些缺粮困难户,现在过生日也能吃上香喷喷的胡麻油糕了。
    真没想到,刚过上不愁吃穿的美好日子,可爱的慈母不幸于1989年病故了,从此再无人为我过生日弄油糕吃了。
    时过势变,我的生日油糕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文革灾难年代,慈母离开人世,先后三次停止食用。
    自从国家有了改革开放政策,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又有了快递转送物品条件,通过快递,山西老家的正宗糯米糕面,很快即可运来西昌,上超市买来芝麻香油,仿照母亲在世时做油糕工艺流程,自己动手,生日也好,平日里也好,都能吃到美味可口的家乡油糕了。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