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名胜 »

安泽县——沁湾塔影麻衣寺

发布日期:2015-06-12 09:33    来源:安泽政府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麻衣寺是安泽县保护得惟一比较完好的名胜古迹。也是古岳阳原八景在现安泽仅有的两景之一。
  麻衣寺高山之巅,屹立着一座高塔,塔以寺而名称麻衣寺塔。麻衣寺、麻衣寺塔所建之处叫玉龙山,还有一说叫九龙山。《平阳府志》、《安泽县志》所记“蔺相如祠在和川玉龙山”,就是此山此地。遗憾的是岁月悠悠,物换星移,麻衣寺仍存,麻衣寺塔还在,独记入府志、县志,被世代传颂,流芳千古的蔺相如祠,却印迹全无。人们推断建于此山的蔺公祠一定是年代太久太久,在漫长的历史风雨磨砺中“陆沉”与“淹没”。
  玉龙山总面积210.5公顷,山上森林茂密、植被多样,乔木以侧柏、油松、白皮松为主。其中天然侧柏52.3公顷,平均树高5.5米,;油松林154.2公顷,平均树高6米。
  民国《安泽县志》云:“玉龙山高领沁、蔺二川”。旧志所言的“沁蔺二川”就是处于沁河之西的和川镇与位于蔺河之畔的唐城镇。玉龙山下二公里外,就是顾炎武《日知录》所记“晋穆公千亩之战发生地”;北上二十公里即是顾祖禹《太平方舆纪要·正文卷·四十一·山西三》所载:“安泽县(指原县址古阳)东北九十里有古唐城,相传尧都古址”。也就是现在的唐城镇。
  麻衣寺、麻衣寺塔所处的山象地脉、可谓风水占尽。玉龙山中峰突起,两翼如张开的双臂。麻衣寺塔建在中峰之上恰似龙首腾空;麻衣寺位居山腰,欲比龙守凤抱。
  更神奇不过的是发源于沁源二郎神沟的沁河,发脾气不听话时,在不少地方改了河道。沁河来到这里,山水相牵似一对难分难舍的“恋人”,千百年来乖乖地依着整个山势从北向南淌过。秋水长天,花间听涛,柳浪闻莺,隔河仰望玉龙山,仙隐乐趣,油然而生。正如一位清代轶名诗人所描绘的那样:“滔滔沁水不停流,一色同天声到秋,银汉高连烟漠漠,金风暗转韵悠悠,一帆遇顺千波动,万籁含虚两岸幽”。奇寺奇塔奇景,把这里装点得奇毓灵秀,如人间仙境。
  凡有奇观异景,都有美丽传说。大凡美丽传说,无不感人肺腑。《安泽县志·形胜卷十三》载:“麻衣禅师所建,寺名所由昉也”。根据史书记载,麻衣相士是一位世外高人,他的高徒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抟老祖。这个记入金大定年间的麻衣禅师,应该是陈抟老祖的衣钵传承人。传说和川镇玉龙山上的麻衣寺,是麻衣大师的高徒陈抟老祖隐身的地方。世人都知道算命术来自于《麻衣相》书,悟通相书惮机的相士,可知人前生来世、断人吉凶祸福。史说《麻衣相》书的作者麻衣先生,是五代未北宋初人《改良校正麻衣先生神相编》云:“麻衣,古之异人,隐其姓名,以此为号”。 相书均称“陈抟(希夷)曾师麻衣”。也散见一些史料说,陈抟老祖就是麻衣道人的关门弟子,麻衣道人与陈抟隐居于华山石室中。
  陈桥兵变时,赵太祖披上黄袍,登上了帝位,这天陈抟正好乘驴到华阴县,听说了这件事,在驴背上拍掌大笑。有人问到“先生笑个什么?”陈抟道:“你们这些百姓的福运来了!天下终于太平了。”
  陈抟云游四海,有一天在长安酒店饮酒,遇到赵匡胤兄弟和赵普三人也在饮酒。陈抟见赵普坐在二赵的上方,就一把将他拉到下席说:“你不过是紫坛的一个小星儿,如何敢占在上位?”赵匡胤于是就问先生前程之事,陈传道:“你们兄弟俩的星比他大的多!”赵匡胤因此非常自负,后来平定了天下,果然当了皇帝,赐陈抟号“希夷先生”,屡次派人接迎陈抟入朝许以高官,陈抟坚辞不受,又经不起赵匡胤一次次恳请,于是就从华山隐身来到和川玉龙山,陈抟深恋此地灵山秀水,在此隐居,直到活了118岁善终于此。
  传说归传说,没有史志文献举证,确难以定论。但是,麻衣寺与世外高人麻衣先生一定不无关系。安泽有史学爱好者为搞清麻衣寺的来历,查阅了大量有关寺、观、庙、堂碑刻传记,在三晋乃至外省没有叫麻衣寺的发现,惟山西的安泽县和山西的和顺县,有麻衣山、麻衣寺的记载。如此看来,陈抟老祖在和川麻衣寺布道的传说,也不一定就是空穴来风或捕风捉影。
  根据传说,麻衣寺应该是道教的道场。现存道士栖身修练的旧石窑三孔,原来破败不堪,近年县文物部门经过修缮、恢愎了原貌。并在倒塌的寺观遗址上,修起了一座庙宇。来此山观景的善男信女见庙烧香、逢神叩拜是少不了的。小庙虽不大,终年香火不断,矗立于海拔1189.5米的(玉龙山)麻衣寺山巅的麻衣寺砖塔,是佛教文物的精典之作。此塔建于金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2年~1173年)。公元1996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麻衣寺古塔
  塔高约6丈4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第一级,八面各宽245厘米,全围长1960厘米,四面镶有石碣32块,四面筑有佛龛,每个面嵌砖雕佛像两排,上八下九计17尊,佛像高约八寸,每龛内左壁各嵌佛像3尊,正面5尊,计11尊,第一级塔面与龛内共有佛像180尊,第二级四个面各嵌佛像11尊(上五下六),表面计嵌佛像44尊,三级四个面,镶石碣,四个面嵌佛像36尊,四层有石碣未嵌有佛像,五六七级各有四个面嵌佛像3尊,另四个面石碣上角各嵌2尊,八级每面嵌佛像2尊,九级没有,全塔可看到的砖雕佛像336尊,毁坏21尊、尚存315尊。此塔是保存最完整,最有特征的佛教古建筑,对研究古宗教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麻衣寺山松柏苍翠,山势巍峨;九级宝塔,呼风唤雨,聚祥纳瑞。每当晴空丽日,塔影映河,倒影玉立,横锁沁水,山光水色,格外迷人。正如民国重修《安泽县志·卷八》佚名诗所赞:“宝塔冲天出汉宵,麻衣寺上掉兰桡。愁无双翼凌云际,欲若巨艨顺沁潮。倒影西来流水断,浮形北望霍峰遥。青风拂拂迎行客,明月弯弯搭鹊桥。游人过此不思乡,如梦仙境分外娇”。给人以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跃然画屏的美感与享受。
  麻衣寺的很多神话与传说都记入旧志和《安泽民间故事三套集成》及各有关部门搜集编撰的文史资料里。麻衣寺“聚宝盆”、“金钥匙开宝山”、为什么整座大山能在悬崖石缝里长出粗壮的千年翠柏等传说,无不活灵活现、寓意深长、神乎其神。尤其是“麻衣寺为何没顶的”传说,这个传说谈不上“美丽”,却耐人寻味。
  相传麻衣寺塔不是现在的九层,原为十三层。此塔由于筑于仙山福地,纳天地之真气,吸日月之精华,宝塔有了灵性,它每天趁人酣睡、五更时分,从山顶拉长体形,探下身子到沁河饮水。一天它正在饮水,对面的石渠村一孕妇刚好婴儿出世临盆。传说人之降生如混沌初开、一元复始、气冲霄汉,任天神地煞、罗汉仙人,无不见而避之。看过“穆桂英打破天门阵”的人都知道,天门一百单八阵,最后一阵破不了,眼睁睁就要兵死将亡、危急关头时穆桂英生下杨文广,天门阵不攻自破。同天门阵故事一样,宝塔正在饮水时,一里之外的婴儿出生,宝塔直觉一股血腥扑面而来,感觉大事不好,正要抬身腾起之时,助产婆这时端着孕妇临盆时的脏水泼倒,那血气如有雷霆万钧之力,塔身晃了几晃有九级回到了山上,有四级掉入沁河。就在这天,天降大雨,山洪暴发,沁河涨潮,塌落在河里的四级宝塔被冲到沁河下游的端氏一带。这故事不仅在安泽代代相传,还不断有人说在沁水县端氏,亲眼目睹过这四级残留的塔身。
  多少个寒来署往,多少个年年岁岁,无顶的麻衣寺塔任电打雷霹,大雨劈头盖脑灌入塔体,这个建于金代的省级保护文物,由于不知己有多少年代没有宝顶遮雨,宝塔不少地方己经严重碱化,塔体严重受损。加之没有塔顶,塔没了避雷设施,又处于高山雷电高频区域,麻衣寺塔面临倾斜倒塌之危。
  是保留一个没有塔顶的传说原貌,任其自然毁灭?还是加强保护措施,筑顶修塔,不让宝塔毁于一旦,供游人世代观赏?全县民众也清楚地认识到,塔与传说同在,塔毁传说也就没了存在的原型与意义。县委、政府领导果断决策,拨出专款,2009年盛夏时节,麻衣寺塔得以修复,使古塔更加与灵山重光,同沁河倍加相映生辉。立于塔下的碑记,铭刻下重修古塔的前后所以:
    麻衣寺浮图修复碑记
  浮图擎碧落,倩影跃清波。
  
       佛塔源于印度,一经传入,即根植中土,星罗棋布。自古洎今,千年传承,载文明之衣钵,壮山川之形色。
  麻衣寺塔位于九龙山之绝顶,始建于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其造型之美、结构之巧、雕饰之精,光照汉魏,风标唐宋。
  塔为平面八角九层密檐式砖塔,高23.6米,周身镶嵌砖雕佛像336尊,花卉砖32块,碑碣12块。碑文内容均为经文,三层有碑,识为维那史德妻李氏。塔身镶嵌佛像众多,且呈倒收分形制,为现存密檐塔之孤例。
  然因年久失修,塔基塔体酥碱,塔檐华拱残缺脱落,木角梁糟朽,风铎塔刹皆不存。更甚者,九龙山地处多雷区,塔身竟毫无防雷设施,若遇惊雷轰击,千年古塔危在旦夕!凡登临谒拜者,无不触目伤怀,深为叹惋。
  修复宝塔,势所必行。适值梁公若皓莅任于斯,实施强县战略,开拓生态经济,倾力打造麻衣寺旅游景区。恳邀专家勘测设计,责成县文物旅游局招标投标。宝塔工程遂于四月十三日起架动工。
  扬传统建筑工艺之精美华章,还历史文物遗存之典雅风貌。台明,按原红砂石配制压沿,以方砖铺墁散水;塔心室地面,十字错缝墁以方砖;塔基,剔除酥碱砖,以丝缝砖方法复以旧制;塔身,补砌塔檐缺失,重筑第九层,更新各层木角梁并加置风铎;塔刹,于三层仰蓬莲座中,树以镀锌刹杆,且将金属覆钵、相轮、仰月刹顶穿套于刹杆之上;避雷设施,亦由专业人员精工加设;缺失砖雕佛像,兹依法存原状。
  历时三月,工程告竣。自此,宝塔焕然一新,流光溢彩,继与日月交辉,续为山河增色。新华盛世,宝塔重光。嘱予作记,予不揣愚陋,缀文记事录功,以志永远云尔。
  现将直隶进士、岳阳县令赵温为原八景之一“沁湾塔影麻衣寺”咏书的诗赞一首,从旧志中抄录,供读者欣赏:
  沁 湾 塔 影
  邑令 赵温
  沁水湾湾百里余,曾传塔影锁长渠。
  每随月镜涵青黛,还逐虹桥夸碧虚。
  插汉浮图元矗矗,入河灵派自徐徐。
  舆梁未就难飞渡,康济无方愧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