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名胜 »

天镇县——李二口长城

发布日期:2015-07-13 10:07    来源:天镇人民政府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aa.jpg
▲李二口长城

  历史上,天镇所辖地域一直是汉民族与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相融相争的地方。长城,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程,为边防安定,开发屯田,保护通讯、商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天镇北川还有汉长城、北魏长城遗址,规模较小,墙体不存,仅留残迹和基础。现存比较完整的是这些明代的外长城。我县境内明长城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全长68.55公里,现存完整墙体的有32.35公里。墙体多为土筑,山岭地段土石并筑,多依山势而定,一般高6到10米,宽5至8米。
  古长城是西自阳高县十九墩村进入我县,它依山脚东来,经过水磨口、六墩、榆林口、化皮庙、白羊口、石圐圙、薛三墩,到我们参观的这一段转北,攀二郎山,压桦岭,从红土沟(桦门堡)下杏园窑、保平堡、西马市,跨西洋河,接新平尔;然后一分为二,一支缘山梁北去,经木瓜墩折而向东,走双山脊,越三角沟出县境;另一支沿双山脚东去,经二十墩、十六墩、八墩至平远头,接镇口台出境。
  自明嘉靖二十五年修筑长城前后,还相继扩建、增修许多堡寨烽墩,逐步形成和长城相匹配的城堡、烽、台相联的防御体系。这个体系长69公里。城墙每隔百米左右置一敌台,台高15米左右。沿长城分布有敌台134座,约500米置一座墩,另外还有大边墩、二边墩、腹里接火墩,每墩专设墩兵三五人,拔沙田四五十亩,耕种养赡,专司瞭望,平安或闻警,依规定燃放烟火相报,并放炮。凡边口要隘,亦筑墙砌垣,派兵防守,从县境西到东,依次有水磨口、榆林口、白羊口、李二口、张仲口、瓦窑口,那时还有砖磨口、董窑口等,这些口既是出入长城的通道,又是防御要地。
  长城依山势起伏,因山脉蜿蜒。经历近500年的风雨剥蚀和无数次的战火硝烟,已经残破斑驳,但是也有比较完好的部分。张仲口到李二口再往山上这段,是现存较完整的土筑长城,宽5至8米,高10米左右,城墙上还有垛口根基遗迹。沿着山脚,到李二口村一段土城墙,由西向东延伸直到瓦窑口村,原来长5公里,据传说是一位将官进家里喝了一碗水的功夫,士兵们就误修出了这么长一段长城。实际是嘉靖年间,明长城往那里修的一个决策问题的反映。起初,主张放弃山后新平至西洋河等地面,从李二口、瓦窑口直修到永嘉堡。后来认为不妥,重新划定长城走向,将山后的也纳入长城之内,才往山上修到新平堡、新平尔直到宣化府桃沟。所以才出现误修一段的事实。
  如今,长城已不再保留它原有的功能,但仍以它的雄伟壮丽,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以它的宽广和深厚滋育了一代又一代长城人。如今沿长城一线,已留或毁的村落、用“堡”、“口”、“墩”命名的很多。登上长城,极目远眺,能欣赏到这长城内外,山花烂漫,杨柳摇曳,果树飘香的风光!
  县境内古长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