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名胜 »

新绛县——清濂洞人文自然风景区

发布日期:2015-07-28 10:48    来源:新绛县政府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清濂洞人文自然风景区
  清濂洞自然风景区,位于吕梁山脉,横岭的姑射山中,是古绛州八景之一的“姑射晴岚”所在地。景区在新绛县城北25公里,泽掌镇乔沟头村北,系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区为南北走向,蜿蜒十几里,北至华灵庙,南至普济桥,当你进入景区,犹如身临仙境,但见山连山,岭接岭,群山环抱,松柏丛生,奇岩怪石,目不瑕接。从山口起,就有土地庙、山神庙、普济桥、山门、娘娘洞、阎王殿、一口泉、桃花峪、龙王洞、龙王泉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极目四望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清濂洞位于景区中心,据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考证,此洞是几百万年以前地壳变迁时形成的石灰岩洞穴,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穴居清濂洞。
  古时候洞上清泉细流,循岩下滴,串串线珠,交织如帘,故而得其名。由于这里风景如画,气象万千,远离闹市,宁静安闲,所以历代文人雅士慕名而来,在这里传经讲学,著书立说。各路神仙在这里修身养性,铸剑练丹,修成正果,得道成仙。
  清濂洞风景区有五大景观:1、人文景观;2、天然洞穴景观;3、森林自然景观;4、奇石峰岩景观;5、殒石景观五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人文景观方面:
  第一位入住清濂洞的是隋朝末年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王通。王通字仲淹,号文中子,绛州龙门人(今河津市),生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617)是唐代大诗人王勃的祖父,王通少小时就受儒家思想的陶冶,胸怀大志,青年时勤学苦读,寻师访贤,学业大进,参加考试,金榜题名,王通曾上书隋文帝,献策于治国安邦的方略,但未被隋文帝采纳,,他怀才不遇,抱怨不能实现,便辞官回乡,来到了清濂洞,经过几年的奋斗,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写成6部书,被当时文人称之道“续王氏六经”,从而名震天下,四方儒子云集清濂洞,如:唐初的著名将相李靖、魏徵、房玄龄等都来投师于他的门下,明朝以前,这里就有王通、魏徵、房玄龄三人的塑像,洞内现存一碑刻有王通之后王氏家族的列祖列宗十几代、几十人大名和塑像。据传王通的弟子达千人以上,成为隋末大儒“一代名师”,著述颇多,与荀子、杨子、老子、庄子并称五子。王通后辈中,最有名的要算唐初青年才俊王勃了,他的“腾王阁”序不仅名贯古今,传为美谈。其诗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也广为传颂,诗文之名,盖过乃祖。
  清濂洞旁右侧有一座石洞,是唐代大诗人王绩读书的地方,称王绩读书之处,王绩(公元585—644)字元功,绛州龙门人,王通之弟王勃之叔,清濂洞是永兴禅寺,旁边有座观音殿,寺上边高处有一座据说是王通修身养性的地方,称为“飞云洞”。王绩居住清濂洞时,赞美景区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永兴禅寺
  [唐]王绩
  树树皆秋色,
  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迎,
  猎马带禽归。
  第二位入住清濂洞者是吕岩,就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后被道教奉为“纯阳祖师”,吕岩(李岩)是唐初蒲州永乐人(今芮城)是唐宗室后裔,父亲姓李、母亲姓吕,因武则天篡权后,歼杀李氏族人,改从母姓。吕岩全家为避追杀,逃出长安,隐居陕西周至县终南山。后来吕岩听说河东姑射山是个好地方,便辞别父母兄弟,带着妻子梁氏和大女儿藐姑,次女秀姑来到清濂洞过着隐居生活,他们后来都在此授仙人点化得道成仙。两女儿在母亲(九江圣母)以超凡入圣、慈心的教育和精心的指导下,母女三人成了除恶魔、消疾苦的三位圣母娘娘,至今仍深受百姓敬仰,成了百姓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和依据,永兴寺旁有一块巨石,分为两半,传说是当时吕洞宾练斩魔剑法时给劈开的,故称为“吕祖试剑石”。洞内存有石碑是金朝大定二十八年,刻有吕洞宾显灵托梦给太平县(今襄汾县)南贾村,名叫王道远信士碑文,梦中说清濂洞是众神仙居住的宝洞,你把洞修好、看管好,将来有好回报。王道远梦醒后,他与兄弟王直商量集资,作好施工计划。来到清濂洞,动工修建,妻子天天送水送饭,亲朋大力支持。完工后,家人叫他回家休息,他都不肯离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守护着宝洞。平时还拿着一把镢,在山上挖些草药,给百姓治病,一天他两手持镢,坐在洞里(因授吕祖的点化)止呼成仙,后称“太罗真人”,百姓们还专为他刻碑立传、碑像。每年六月初一,王氏后代来此朝山奉祖。
  清濂洞察是姑射山五个岩洞中最大的天然洞穴,洞高11.3米,洞宽46.7米,进深25米。洞内塑有栩栩如生的“佛”、“儒”、“道”诸神三十余尊,来此朝山拜庙的信男善女们奉为“三教合一”的全神殿堂,誉称“三晋第一仙人洞”。
  从清濂洞向东面望去:山中间是三清庵、锣鼓院,那里当逢庙会时是社火锣鼓表演的地方。山上有吕祖洞(因八仙都来此修炼,后人也称八仙洞察),洞深三十余米,又有高5米,宽7米的一圆洞(圆洞边又有向上的一小洞很深,洞中有洞,是一奇洞),山顶上是石头城(也称八仙城),这两处都是当年吕洞宾修炼的“道场”。再往东就是藐姑射妖台,它是景区第二高处,海拔1386.4米,“藐姑射妖”的传说是这样的:很久以前沿山一带,每当夏秋收获时节就有妖风肆虐,使沿山村庄遭受风灾,民不聊生,百姓叫苦连天。只得求救救于藐姑仙子,藐姑登上顶峰,拉开铁弓,搭上毒箭,当妖风扑来连射三箭,将蚺蛇妖怪射杀,埋在山下石洞中,每年到夏秋季节午、未时,就能听见洞内呼呼的风声,称为风洞。后人为纪念藐姑,将此山称为“藐姑射”或“姑射山”。当你登上姑射台,环望四周,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峰顶险恶,高耸云端,真有“绝顶三千尺,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在姑射台中央所建的是“会仙亭”,八仙曾多次在此聚会。每当雨后或是晨、昏,登亭远望,碧空睛岚,晨看日出,昏观晚霞。那是姑射山美景的最佳观赏点。在姑射台会仙亭上向东南方向俯视,便是“佛爷”岭,山中有洞,人称“佛爷洞”,此洞和清濂洞大同小异也是百万年以上的石英钟灰岩洞,洞门虽小,但洞体委大,洞内高9米,宽50余米。这里是佛教圣地,古时洞中塑有三世佛、四大菩萨、十八罗汉等。佛爷洞前有一巨大陨石,高12米,周围20余米。当地百姓你这个“天外来客”也称“飞来石”。“飞来石”还有奇特功能,每当陨石出现,潮露湿润现象时,次日定会出现阴雨天气,只要陨石出现滴水入时,次日定会雨过天睛。故人称:“天文睛雨石”真用一大奇石也。有兴者可沿山道盘旋而下游览一番。
  除此之外,你们还可以顺着峡谷山路走进现今仍保持着原始状态,犹如深山老林的“青翠岭”峡谷。谷内道路弯弯曲曲似银蛇起舞,悬崖松柏在岩缝里油然茁长有若龙头望月,灌木藤条爬岩伏伸恰似凤尾探天,青翠岭南坡到深秋时节,那里的红叶树霜后呈显“漫山红叶”景色,风光十分壮丽。再从青翠岭向南绕行就到了“九江圣母”种植仙桃的“桃花峪”,那里是奏的胜景色,初春时节桃花盛开,香飘四野,春风荡漾着粉红色的桃花,峰蝶飞舞,真可谓“世外桃园”。
  从清濂洞南游, 就到了龙王沟,这里有一口神奇的龙王泉。传说东海龙王云游神州,游到此,见此山是仙境宝地,留恋不舍,便居住下来,他见当地百姓不来供奉,很不高兴,它性情暴燥,经常下暴雨、发洪灾,伤害百姓,被玉帝知道后关压在此山沟下,称为龙王沟。后涌出一潭水,玉帝下旨不准溢流,此泉常年不涸,用之不尽,造福于民,称为一口奇特的龙王泉。对面的悬崖上还有一个神秘的龙王洞,此洞高不可攀,是东海龙王居住过的地方,历年来若遇旱年时,百姓就在此洞前求雨。经过“翠岭瀑布”就到了有着神秘色彩的“一口泉”。传说藐姑仙子在天宫求回一瓶仙水,一天秀姑仙子到姐姐仙洞串门,便顺手拿了回去,她走后,藐姑发现仙水不见了,便赶快追赶。秀姑看见姐姐追来,情急之下把仙水瓶藏在石头缝里,仙水便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便形成了“一口泉”。当年藐姑仙子就用此水熬制药剂,普救苍生,被传为佳话。当时这口泉也是吕祖炼仙丹,取用圣水的地方。传说秀姑仙子也用此仙水,给百姓医治不育疾病,来求子者必须提前十天在一口泉前焚香,喝一口沁人心脾的清澈圣水,再到圣母像前焚香求子,历年来善男信女们到此悬灯挂匾,香火犹旺,正月十五、七月初十前后,方圆各县求子拜佛朝山还愿者众多。一口泉千百年来细流不涸,渴口甘泉圣水,可治百病,若长饮此水,可长寿无疆返老还童。当您路经圣泉时,千万别忘了饮一口甘泉圣水。
  “一口泉”是夏季一道风景线,每当盛夏,这里常有成千上万的彩蝶,飞绕游戏,上下翻舞,当地百姓称之谓“蝴蝶泉”,谌称景区的内一大奇观。一口泉旁有座石洞,是十殿阎君殿。十殿阎君是专管转生的阎王。按照佛道两家的说法,人要是下世还想转生人,想转生有钱、有富的、想当官的话,必须先喝一口泉的转生圣水,再到阎君面前烧香求济,悔过自新,痛改前非,好好做人,才能如愿。后辈人才能一生平安、兴旺发达。
  再往下走是山门,传说当时藐姑仙子在山门前专为分苦百姓赐药医疾的地方,她见百姓翻山越沟求药医病不方便,为使百姓少受艰难,特在此建了一座小桥,百姓来医病都要经过此桥,所以命名为“普救桥”,也称为“普济桥”。普救桥上方山门旁有一座石洞,是当时藐姑仙子专为百姓治病休息的场所,称为“娘娘洞”。山口处的石头上有一马蹄印,传说秀姑偷走仙水后,藐姑骑马加鞭猛追,马一用力,踏下个深深的马蹄印。由于是神马蹄印,所以不管这“石”剥千百层,马蹄印终在,成为古迹。另外,还有一处风景更应该去那里游览一番,那就是姑射山最高峰的“华灵庙”,24烈士殉国“纪念亭”。地处1638.3米的烈士纪念亭,是吕梁山脉,滑岭之巅,姑射山北峰。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发生一起激烈战斗。一九四一年夏季,日本侵略军向守卫在“华灵庙”的第二战区七师三团三连的中国军队发起冲击围抄,双方展开了浴血奋战,三连战士勇猛无比,打退日军多次反扑和围攻。在弹尽粮绝,援军未到时,为了夺取最后胜利,三连连长彭永祥,排长郭文光等24名勇士,身系数枚手榴弹冲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惊退日寇。战争结束后,为纪念这些为国殉难的烈士,将“滑岭庙”改为“华灵庙”,并树碑建亭。碑亭额题和碑文由闫锡山亲笔撰文并书。碑文详述了这次战役的经过及勇士的功迹。现碑亭保存完好,属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下面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崇古所作的“藐姑射山”诗:  
  大谷名传姑射山,琼宫仙子隔尘寰。
  澄漂蟒渊蛟龙崖,秀岭逶迤虎豹关。
  树色睛连山色好,鸟声幽并水声间。
  坐来苍翠侵入骨,思向山灵共解颜。
  清濂洞四季有景,风光宜人,百步一庙,四季有花,这里有画不尽的图画,摄不完的壮丽景色。听不完的传奇故事,看不够的名胜古迹,欢迎来这里游览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