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名胜 »

陵川——锡崖沟景区

发布日期:2015-08-05 11:23    来源:陵川政府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 锡崖沟景区风景

       锡崖沟景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东南,与河南辉县接壤,面积10.6平方公里。旧县志里这样讲:“东有马东岭之屏障。西有桦山之阻隔,北有王莽岭之险峰,南有青峰巍之对峙。四山夹隙之地称日锡崖沟,因地势险恶,绝路,沟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偶有壮侠之士舍命出入”。四周大山,险峰环列,俊岭嵯岈,间或浓云翻滚,雄伟壮美。沟内居民或依山傍水,或临崖跨涧,错落聚散,隐现有致。村内建筑多用石材,石屋、石桥、石径、石桌、石碾、粗放古朴,“野味”浓郁。“天坑型”的地形环境,使得这里的小气侯温和,水量丰沛,植被茂密,湖光山色,小桥流水,如至江南。村中一条大峡谷,由北向南伸展,如天坑之地缝,深处可达200几十米,震旦纪红砂岩壁东西对应,曲折排列,窄处几米,宽处200多米,如一条苍凉的时空隧道,无尽延伸,湮没于河南境内。
  苍劲狂野的险峰俊岭,旷古雄壮的大峡谷,安谧清幽的田园风光。然而,最值得称到的是锡崖沟人历时三十年用手指在绝壁上抠出的一条挂壁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人与大自然抗争的英雄壮歌,被称为“当代愚公,人间奇迹”。

 
▲锡崖沟挂壁公路(摄影:程立胜)

  这是一条路,一条挂在绝壁上的路,一条锡崖沟人三十年用手指抠出来的路,一条用生命和鲜血筑就的路。锡崖沟四面环山,从古便没有路。没有路,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自生自灭。没有路,讲给大家一串浸透血泪的故事:
  一年腊月,“壮侠之士”郎万林爬出山,看到沟外人天黑了屋里还明晃晃的,他用捆野党参换了15公斤煤油,想让沟里人也过个明晃晃的年。背回到半山腰,拐弯处一脚没踩稳,摔下了深渊;光棍儿李守义,好不容易从隔山的河南说了一个媳妇,姑娘想上门来看一看,一不小心掉下了深山,村里的光棍们哭红了眼;一个老人把“六六粉”当成了榆皮面,众乡亲抬着赶到了卫生院,老人家已闭上了眼;21岁的董秋安,活泼泼的好后生,有一天突然肚子疼,七手八脚刚抬上岭,他就告别了可爱的世界。......
       1962年秋,陵川县委书记骑马两天前往锡崖沟,在山顶盘旋了半天,无处可下山,他百感交集,用绳子吊给锡崖沟3000元钱,牛皮纸包上用毛笔写了两上大家:修路!!!锡崖沟人走出大山的筑路史从此开始,历经30年,一曲悲壮的歌,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唱响的歌。副支书杨文亮首当其冲,带领突击队,身系大绳,吊在空中干了半年,修成了一条肩挑驴驮能行走的“驴道”,村里把式赶着27头猪从“ 驴道”上山,走了一里路便摔死了13头。
  1976年、1979年锡崖沟人又两次向大山宣战,都失败了,他们自嘲修的是“狼道”、“羊窑”。他们近乎绝望了。大山压得锡崖沟人喘不过气来,但他们不愧为当代愚公,不低头,腰更直。
  1982年,百折不挠的锡崖沟人擦干泪,再次擂响了劈山筑路的战鼓。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来,他们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筑路到了紧要关头,以赵全纽、林小宝等党员干部组成的敢死队,高喊着“不见阎王不撒手,见了阎王抬起头”冲在最前面。就在这一批人心血即将耗尽时,当了3年兵的宋子龙回来了,“接班、修路”!一句话,大伙推举他当了村支书。他带着一茬年轻人卷起铺盖,带上锅碗,索性住在山上,直攻最险的老虎嘴。“洞不通、不下山”,壮怀激烈的日日夜夜,每个人伤痕累累,但没有退缩。山洞一寸一寸延伸,期盼的日子一天天邻近。1990年农历11月初3,60多岁的老支书董怀跃推开身后的人排除哑炮,谁料想一声巨响,这位锡崖人目中最权威的共产党员倒在了血泊中,力图前去拉他的宋双宝也被恶石吞没。
  1991年6月10日祖辈辈锡崖人翘首渴盼的时刻。823口人一大早就堵在出山的洞口,静静地望着黑乎乎的山洞深处。而山那端的董春安,从未象今天这样感到神圣和悲壮。这位生于锡崖沟的司机发誓要第一个开车通过挂壁路,哪怕粉身碎骨。8时整,他噙着泪水启动了那辆解放牌车。第一隧道过了,他点响早已烤了三天的鞭炮。第二隧道也过了,一个隧道,一段边赈路,“来了,汽车来了”!全村人在欢呼,通了,修了30年的路通了!从没有见过汽车的锡崖人顿时愣住了。那一刻,死一般的无声,突然“哇”的一声,全村老少竟抱地一起失声痛哭…
  一条路,一条挂在悬崖峭壁上的路,一条30年几代人用手指抠出的路,它是用生命和鲜血筑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