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区人民的怀念(03月11日)
- 访田家会战斗旧址(03月07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三-下)(02月28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三-上)(02月27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二)(02月26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一)(02月25日)
- 南下南下(五)(02月21日)
- 南下南下(四)(02月20日)
- 抗日老战士的心声(02月19日)
- 南下南下(三)(02月19日)
阳城——海会寺
发布日期:2015-08-07 09:40 来源:阳城县政府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海会寺
海会寺位于阳城县东20公里的大桥村,是一座享誉三晋的千年古刹。该寺座北面南,依山傍水,建于唐,初名郭峪院。乾宁元年(894),唐昭宗御赐额为“龙泉禅院”。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又赐额为“海会寺”。
海会寺殿宇重叠,气势雄浑;院落错综,规模宏大。正院占地约1000平方米:大雄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五踩重昂斗拱,巍峨壮观;东西厢房各20余间,连檐悬山顶,遍施琉璃瓦脊。正院东有一塔院,现存高低二塔:低塔为五代建、宋代改修的砖塔,6角10级,高20余米;高塔为琉璃舍利塔,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8角13级,高约50米,其造型雄伟壮观,通体清丽辉煌,“日出则琉璃有光射目,风动则铃声丁东入耳”,为上党明塔之冠,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会寺后有泉水两眼,清沏甘冽,冬暖夏凉。一股绕寺东流过,一股入寺院,穿鱼池,经九曲小溪,潜入院南地下,从石雕的龙口中涌出寺外,聚为水潭,名曰“海会龙湫”,为阳城旧“八景”之一。
海会寺殿宇重叠,气势雄浑;院落错综,规模宏大。正院占地约1000平方米:大雄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五踩重昂斗拱,巍峨壮观;东西厢房各20余间,连檐悬山顶,遍施琉璃瓦脊。正院东有一塔院,现存高低二塔:低塔为五代建、宋代改修的砖塔,6角10级,高20余米;高塔为琉璃舍利塔,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8角13级,高约50米,其造型雄伟壮观,通体清丽辉煌,“日出则琉璃有光射目,风动则铃声丁东入耳”,为上党明塔之冠,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会寺后有泉水两眼,清沏甘冽,冬暖夏凉。一股绕寺东流过,一股入寺院,穿鱼池,经九曲小溪,潜入院南地下,从石雕的龙口中涌出寺外,聚为水潭,名曰“海会龙湫”,为阳城旧“八景”之一。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