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慕纯农

发布日期:2015-06-01 15:32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12年生,陕西省吴堡县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吴堡县委委员兼共青团县委书记,共青团陕北特委书记,中共陕甘晋省委委员等职。1936年随中央红军西征,任中共陕甘宁省委工作团团长。
  抗日战争初期,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初调到晋西北,任中共静乐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兼崞县(西)县委书记,公开身份是崞县动委会组织部部长。同年4月,战动总会于岚县召开动员新战士的各界代表会议后,崞县(西)在县委的秘密领导和动委会的发动与组织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军热潮,仅两个月就动员新兵6500任,组建成八路军120师德两个团。1939年10月在中共晋西北区代表大会上,因开辟和坚持北同蒲线敌后根据地工作受到表扬与奖励,并当选为中共晋西北区委委员和中共七大代表。1940年任中共晋西区委委员,静乐地委(第三地委)书记兼武装部部长、游击队政委。百团大战中,他率忻崞宁游击支队配合晋西北军区特务营,一举拔除了位于武宁、静乐、崞县交界处控制同蒲路沿线交通枢纽的羊圈岭敌据点,歼敌伪军3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受到军区首长的表彰。1942年8月任晋西北行署武委会主任。他一面抓紧培训各级地方武装干部,扩展组织,壮大队伍,于年底在敌占区活动的基干民兵达到3万余人;一面带领边区武委会干部深入到接敌边缘地带协助指导抗日武装部队开展反“蚕食”、反“扫荡”和“挤敌人”的斗争。1943年地方武装围困忻县蒲阁寨敌据点的战斗,成为“挤敌人”的典型战例,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司令部,对边区武委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后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期间,作为晋绥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后,调任吕梁行署建设处处长。1946年春任中共吕梁区委民运部部长,后任中共吕梁区委委员、晋中区委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铁路总工会党组成员,铁道部人事局局长,铁道部党委委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铁道部党委监察委员会第一副书记,铁道部落实政策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部党组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等职。他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2006年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