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潘纪文

发布日期:2015-06-01 15:34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15年生,山西省万荣县人。1934年毕业于山西法学院政治经济学系。193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太原市市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参与筹组山西民族抗日先锋总队。
  1937年12月任中共 晋西北河曲县县委组织部部长,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培训自卫队,组织地方游击队,协助120师358旅在河曲巡镇袭击敌据点,缴获部
  分枪支弹药和两头骆驼。后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到归绥(今呼和浩特)傅作义部队作统战工作,与杨植霖、武达平、王一然等共产党员在国民革命军第7集团军训处举办训练队,他任政治教官,将200多名进步青年学生和爱国人士培养为抗日骨干。不久他通过社会关系到绥远国民兵司令部担任政训处主任们,主持出版《绥远抗日战报》,安排王一然为总编辑,宣传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归绥沦陷前夕随军撤向包头,向先期到达的杨植霖等人传达了中共绥远工委关于“无掩护条件的同志,都随机关、部队向河套撤退”的指示。1939年调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科科员,建设厅秘书主任、工业科科长。抗战胜利后,曾任绥蒙政府粮食局局长,军调部归绥3任小组中共代表、驻归绥联络处上校联络官,中共绥蒙区委国军部城工部部长、中共包头市委书记、绥蒙区委筹备接管归绥负责人。1949年3月下旬,中共代表李井泉、张友渔、潘纪文在北平就和平解决绥远问题,同傅方代表王克俊(华北“剿总”秘书长兼政工处长)等举行正式谈判。双方经过7次艰难的会商,拟定了包括军队划界驻守,通车、通商、通邮,在绥远使用人民币和互派联络人员等内容的《绥远和平协议》草案。此后双方又经过数次会谈,中共代表驳斥了对方突然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于6月8日终于达成协议并签字。期间毛泽东在住处召见了来华北局汇报工作的杨植霖,谈论“绥远方式”和统一战线问题,且作了明确指示。6月25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发出《关于执行绥远协议的决定》,任命潘纪文为中共归绥工委书记和华北人民政府驻归绥联络处处长,确定工委的工作方针是扩大党的影响、争取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通过各项具体工作达到团结、教育、改造董其武部之目的。随后,他与联络处主任鲁志浩率先带工作员百余人进入归绥履行职责。9月19日,绥远全境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绥远省省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兼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绥蒙分局常委,华北财经委员会专职委员,建筑工程部设计总局局长、副部长等职。1994年1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