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善村抗战历史(三-下)(03月01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三-上)(02月28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二)(02月27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一)(02月25日)
- 南下南下(五)(02月21日)
- 南下南下(四)(02月20日)
- 抗日老战士的心声(02月19日)
- 南下南下(三)(02月19日)
- 南下南下(二)(02月18日)
- 南下 南下(一)(02月15日)
胡正
发布日期:2016-04-01 11:06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24年生,山西省灵石县人。1938年9月,参加牺盟洪赵中心区吕梁抗战剧社。1939年10月,随剧社到延安学习。1940年2月随剧社返回晋西北兴县(剧社改称晋西文联剧社)。同年5月,参加了由部队和地方10多个单位联合举行的文艺大汇演。不久,文联剧社和决死2纵队黄河剧社合并,更名为吕梁剧社。同年冬,随吕梁剧社第2次到延安,先后在鲁艺部队艺术训练班和部队艺术学校学习。1942 年6月,吕梁剧社合并到120师战斗剧社。1943年初,随战斗剧社精简下来的同志重返晋西北,他到静乐县第二区担任“抗联”文化部长。日军侵占了娄烦镇后,二区成了游击区。胡正参加了二区武装工作队,发动组织民兵开展对敌斗争,把日军据点逐步围困起来,挤得敌人无法生存,退了出去。同年5月26日,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第篇短篇小说《碑》》;9月30日,在《抗战日报》副刊《吕梁文化》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夏收时节》(延安《解放日报》转载时改题为《民兵夏收》)。1944年1月,调到七月剧社第3队参加整风学习。在此期间,和常功、孙谦、张朋明合写了道情剧《大家办合作》,由七月剧社二队演出,并在晋绥边区“七·七·七”文艺有奖征文活动中获丙等奖。随后调到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实验学校文艺工作团,赴晋绥八分区交东县搞文教调研,写出《谈边区群众剧运》一文,在《人民时代》杂志上发表。
1947年牛文、李束为、苏光、西戎、力群、胡正、李少言合影(自左至右)。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交东返回兴县,继续在新民主主义实验学校工作。后调入太原工作团,赴汾阳县作了一段群众工作。同年冬返回兴县,先在晋绥文联工作,后派任《晋绥日报》副刊编辑。1947年10月间,为了庆祝人民解放军秋季攻势的伟大胜利,文联组织举办了音乐会,他在《晋绥日报》上撰文介绍其盛况并作了评价。1948年4月2日晨 8时,胡正与常芝青、苏光等20名编辑人员,从报社驻地兴县高家村步行15华里,赶到蔡家崖村晋绥军区司令部接待室,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会见,聆听了毛泽东关于进一步办好党报的重要谈话。同年冬,到临汾《晋南日报》社担任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重庆《新日报》副刊编辑,山西省文联秘书长、副主席,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摘南瓜》、《七月古庙会》,中篇小说集《几度元宵》,散文报告文学集《七月的彩虹》,长篇小说《汾水长流》,中篇小说《重阳风雨》等。1992年5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称号。
2011年1月18日在太原逝世,享年87岁。
(本站编辑:左丽)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